当前位置:首页 >綦江縣 >當你開始計較,你便開始煩惱的故事

當你開始計較,你便開始煩惱的故事

2025-11-02 19:08:17 [財經] 来源:騎牛覓牛網
  當你開始盤算,你便開始煩惱
  
  聰明啟引:『有生活聰明的人,會有所不為,隻盤算對自己最主要的東西,而且知道什麽年齡該盤算什麽,不該盤算什麽,有取有舍,收放自如。我們終日盤算自己“夠不夠多”,而輕忽你心裏真實需要的那份快樂。相反,如果我們解開了這個結,可能會過得更輕鬆、更自由。』
  
  一位長者講過這麽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非常幸運地得到了一顆碩大而鮮豔的珍珠,然而他並不感到滿足,因為在那顆珍珠上麵有一個小小的斑點。他想若是能夠將這個小小的斑點剔除,那麽它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
  
  於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還在;他又削去了一層……直到最終,那個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也不複存在了。
  
  我們平時錙銖必較於事兒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裏,這種認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朋友初涉社會,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兼具挑戰性和穩定性,有發展的潛力。她十分慶幸自己的好運,和同事混熟後,更覺得工作情況和人際幹係都很不錯。
  
  一天,她和同事聊天,一位比她晚進公司的同事問她月薪多少,兩人比較之下,她發現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1000元。
  
  “那個同事比我晚進公司,工作能力又沒我強,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太過了!”她生氣地說,從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樂心情。她有種被打敗的感覺,就連原來因為盡全力達成目標時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踏實感也棄之不顧。那1000元奪走了她的自尊、心裏平靜和自給自足的快樂。所有的事都沒有改變,隻因為她覺得自己比別人“少了一些”。
  
  我們終日盤算自己“夠不夠多”,而輕忽你心裏真實需要的那份快樂。相反,如果我們解開了這個結,可能會過得更輕鬆、更自由。

  有生活聰明的人,會有所不為,隻盤算對自己最主要的東西,而且知道什麽年齡該盤算什麽,不該盤算什麽,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10歲時,應該不再盤算家裏給的零費錢多少,不和別人家孩子比穿名牌服裝。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比穿,還情有可原,年紀到了一個“整數”,就該懂事了。
  
  20歲時,該不再盤算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盤算父母的職業。十幾歲時,會和別的孩子比出身,比父母官大官小,巴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也是人之常情。但到了“弱冠”之年,尚無自立之誌,出身貧賤而自卑,老覺得抬不起頭來;出身大富的還處處依靠父母,在家庭蔭護下養尊處優,那就離紈絝子弟不遠了,會一輩子都沒出息。
  
  30歲時,已成家立業,為人父為人母,有了幾年家庭生活的經驗,丈夫該不再盤算妻子的容貌,深知賢惠比美貌更主要,會過日子的媳婦比會打扮的媳婦更讓人待見;妻子該不再盤算老公的身高,曉暢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沒有謀生能力的老公,縱然長成丈二金剛,還不如賣燒餅的武大郎。
  
  40歲時,該不再盤算別人的議論,誰愛說啥就說啥,自己想怎麽過就怎麽過。
  
  50歲時,該不再盤算無處不在的不公平之事,不再盤算別人的成功對自己的壓力,不再覬覦他人的財富。半百之年,曾經滄海,閱人無數,見慣秋月春風,不再大驚小怪,曆盡是非成敗,不再平心靜氣。
  
  60歲時,如果經商,該不再盤算利大利小,錢是掙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態平和對自己身體有利益;如果從政,該不再盤算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個樣,都成為退休老幹部;如果舞文弄墨,當不再盤算文名大小,文壇座次,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隻要心情愉悅,有感而發就可以了。

  70歲時,人到古稀,該不再盤算的東西更多,看淡的事兒更廣。年輕時爭得你死我活的東西,現在隻會淡然一笑,中年時費盡心機格外盤算的東西,現在看來已無關緊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责任编辑:奉賢區)

推荐文章